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坐落于美丽的辽宁省阜新市,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高等学府。自1903年建校以来,该校历经沧桑,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历史沿革

1. 初创时期(1903-1948)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辽宁省立工科学校,成立于1903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于1948年更名为东北工学院,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工科院校之一。

2. 发展时期(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0年,学校更名为东北工学院。1956年,学校迁至辽宁省阜新市,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工科教育基地。1978年,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3. 深化改革时期(1979-至今)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学校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等荣誉称号。

二、学科建设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工、理、文、法、经、管、教育、艺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学校现有23个学院,设有57个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

学校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管、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其中,矿业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三、师资队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0%以上。学校还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

四、教育教学改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一直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还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企业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

五、社会服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学校还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始终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