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探索建筑工程技术分班模式,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将从分班背景、分班模式、分班成效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分班背景
1. 建筑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建筑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据《2019年全国建筑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每年约需新增建筑工程技术人才50万人,而实际供给量仅为3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较大。
2. 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实施分班培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分班模式
1. 按照专业方向分班
高校可以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细分为建筑设计、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等不同方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其分配到相应的班级。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在专业领域内深入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技能。
2. 按照企业需求分班
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应的班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 按照课程体系分班
高校可以根据课程体系的设置,将学生分为不同班级。例如,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分别设置班级,使学生在不同阶段得到针对性的培养。
三、分班成效
1.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分班模式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据《2019年中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质量报告》显示,实施分班培养的高校,学生就业率、考研率等指标均高于未实施分班培养的高校。
2. 促进校企合作
分班模式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等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推动专业建设
分班模式有助于推动专业建设,使专业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需求。分班模式还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分班模式是培养未来建筑英才的关键路径。通过实施分班培养,高校可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分班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问题,如班级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因此,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分班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建筑工程技术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丽华,李晓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班培养模式研究[J]. 建筑教育研究,2018,35(2):56-60.
[2] 王宇,张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班培养模式探讨[J]. 建筑教育研究,2017,34(3):45-49.
[3] 《2019年全国建筑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中国建筑业协会,2019.
[4] 《2019年中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质量报告》. 中国建筑工程教育协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