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承担着培养高素质船舶工程技术人才的重任。本文将从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背景、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发展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海洋经济的日益繁荣,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据统计,2019年我国造船业产值达到9,316亿元,同比增长8.6%,位居全球第一。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辛勤付出。
二、培养目标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船舶工程技术理论基础、较强的船舶设计、建造、检验、维护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熟练掌握船舶设计、建造、检验、维护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具备船舶工程技术项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能力;
3. 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课程设置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物理、化学等;
2. 专业基础课程:船舶力学、船舶结构力学、船舶设计原理、船舶电气与自动化等;
3. 专业课程:船舶建造工艺、船舶检验与修理、船舶舾装工程、船舶动力工程等;
4. 实践环节:船舶设计、船舶建造、船舶检验、船舶维护等实习环节。
四、实践环节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校内实践:船舶设计、船舶建造、船舶检验、船舶维护等模拟实验;
2. 校外实践:与船舶制造企业、船舶检验机构、船舶维修企业等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
3.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船舶工程技术领域的各类竞赛,提升实践能力。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对未来,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应继续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船舶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海洋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注: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船舶工业年鉴2019》,部分内容根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