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操,作为我国高校的一项传统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身体素质。近年来,吉林工程技术学院一直重视早操制度,将其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早操制度的历史渊源、实施现状以及其对学生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早操制度的历史渊源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就开展了早操活动。当时,早操主要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操逐渐成为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吉林工程技术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早操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早操制度。

二、吉林工程技术学院早操制度实施现状

1. 组织形式

吉林工程技术学院的早操活动分为集体早操和个人晨练两部分。集体早操一般在每天早晨6:30开始,由各班级辅导员带领,进行简单的晨跑、拉伸等运动。个人晨练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运动量。

2. 活动内容

早操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晨跑、太极拳、广播操等。其中,广播操是最具代表性的早操形式,它既有锻炼身体的作用,又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3. 激励机制

为提高学生参与早操的积极性,学院制定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设立早操优秀班级、优秀个人奖项,对积极参与早操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早操制度对学生的意义

1. 增强身体素质

早操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根据《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坚持参加早操的学生,其身体素质普遍优于未参加早操的学生。

2. 培养自律意识

早操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运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这种自律意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3.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集体早操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早操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互相鼓励,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4. 陶冶情操

早操活动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在晨跑、太极拳等运动中,学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校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吉林工程技术学院的早操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制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坚持早操制度,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委员会. 2018.

[2] 张晓东,李晓红. 高校早操制度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1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