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颗璀璨明珠,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厚德、博学、强能、创新”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将从学校发展历程、特色教育、师资力量、社会贡献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上海工程技术学校的风采。

一、砥砺前行,发展历程

上海工程技术学校的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始建于1978年。历经40余年的发展,学校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理、管、文、经、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1100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近2万人。

二、特色教育,培育未来工程师

上海工程技术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教育体系。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专业设置: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等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 课程体系:学校以“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涵盖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3. 教学方法:学校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校还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校中厂、厂中校”等实践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技能。

4. 评价体系:学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师资力量,铸就教育品质

上海工程技术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近1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超过50%,博士、硕士研究生占比超过70%。学校还聘请了一批行业精英、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指导。

四、社会贡献,助力国家发展

上海工程技术学校始终关注社会需求,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学校还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上海工程技术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所重要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正如学校校训所倡导的:“厚德、博学、强能、创新”,上海工程技术学校必将成为培育未来工程师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