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力学学科作为该校的传统优势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本文将围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力学学科发展历程

1. 创建初期(1951-1978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辽宁省立工学院,1951年创建。在创建初期,学校以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为主,力学学科作为工程学科的基础,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 改革发展期(1979-1999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力学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1981年,学校设立了力学教研室,1986年设立力学系,1993年设立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在此期间,学科点逐步形成了以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等为主的研究方向。

3. 稳步发展期(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学校力学学科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学科点规模不断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壮大,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学校力学学科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形成了以力学理论、工程应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为主的研究方向。

二、力学学科特色

1. 研究方向: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力学理论、工程应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这些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 科研平台:学校力学学科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如辽宁省力学与工程科学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这些平台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3. 学科交叉:学校力学学科与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科交叉研究方向。这种交叉融合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

1. 学科专业设置: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学科设有力学、工程力学、固体力学、计算力学等专业。这些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力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学校力学学科重视实践教学,建立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可通过实验、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国际交流:学校力学学科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可通过交流项目,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力学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力学学科将继续秉承“传承与创新并行”的发展理念,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力学人才,为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