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坐落于辽宁省阜新市,始建于1949年,是我国著名的煤炭类高等学府。经过70多年的发展,该校已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本文将围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学术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展现该校的辉煌历程和独特魅力。

一、历史沿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前身是阜新矿业学院,始建于1949年。1951年,学校更名为东北工学院阜新分院;1953年,更名为阜新矿业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70多年来,学校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办学特色

1. 专业特色: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以工为主,形成了以煤炭、矿业为特色,工、理、文、经、管、法、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设有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30多个本科专业,以及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10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2. 教育特色: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学校设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 国际交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每年选派优秀学生赴国外深造,同时接收国外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化视野。

三、学术研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学校设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年来,学校在煤炭资源开发、安全技术、环境保护、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历经70多年的风雨洗礼,砥砺前行,铸就了辉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秉承“厚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国煤炭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